首页

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心理问题

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心理问题

更新日期:2012-08-03

  从1990年就开始研究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杭州市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李光乾,成了大家“追星”的目标。

  有奶奶手里拿着厚厚的病历而来:“孩子是多动症,老说梦话,怎么办?”

  有焦虑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而来:“孩子老啃手指甲,会不会长不高?”

  还有妈妈组团而来:“我们的孩子都是抽动症,有的已经停药,有的还在吃药,我们想知道,怎么和这样的孩子好好相处?”

  李光乾说,这些问题,其实都和孩子的神经、心理发育有关——

  6岁前,当心孩子心理跑偏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这个标准,对孩子同样适用。你不要看孩子们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其实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多加关注。

  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情感、思维、判断和意志性格等方面,其发展取决于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成熟程度,所以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随年龄增大而渐趋成熟。

  人脑发育的关键时间是4~6岁之前,6岁左右,大脑发育已和成人接近。

  如果在此过程中,孩子受到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可使其偏离正常而出现心理行为障碍,常见的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智力低下、吮拇指、咬指甲癖、睡眠障碍等。

  这些偏离如程度较严重,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不加以纠正,会阻碍他们心理的正常发育,而且还能造成成年后的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

  孩子抽抽,别急着批评

  在门诊中,我发现孩子抽动有增多的趋势,需要提醒家长们注意。

  孩子的抽动,有很多种类型。

  一种,是单纯运动性抽动:抽动动作特点是突然、短暂和局限于某一部位的抽动,如眨眼、晃头、点头、咧嘴、耸肩等,有的严重的孩子,三五秒钟就眨一下眼睛。

  一种,是复杂运动性抽动:抽动动作复杂,需多组肌群协调,似乎带有某种目的性,如闻气味、触摸或轻拍等。

  我见过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手会不自觉地拍邻座的女孩子。邻桌女孩子忍不住了,就骂他:“你有病啊?”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家长,但家长批评也没用,孩子反而觉得很冤枉:“我不能控制啊。”这其实就是一种复杂性的运动抽动。

  还有一种,发声性抽动。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