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父母们宠得太厉害了,如今孩子们的脾气越来越大,不少孩子甚至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打人、咬人、抓起东西就砸,这种暴力倾向不但吓跑了同龄的小朋友,也让父母头疼不已。哄过、劝过、打过、骂过,“十八般武艺”通通用上了,却还是不奏效。“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有不少妈妈如是说。可是,在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尚杰的眼里,等待孩子自动去纠正他们的坏脾气,无疑是不太靠谱的。
正常情况———麻烦的2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不用太紧张
原因:很多孩子在1岁半左右就学会了打人、咬人、砸东西,有的延续到两岁多,这个阶段总体被归纳为“麻烦的两岁”。孩子这时之所以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痛。因为孩子正处在一个“自我”形成的年龄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好像抢玩具、推人等,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2、他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他不高兴或很沮丧的时候,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导。
3、他在寻求探索因果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或成长的一个特点。比如打小红,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还哭不哭,或者打小红旁边的小兵,看小兵会不会也哭。另外,孩子的学习交往很多时候就是从争夺、抢夺开始的。
4、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说话、提要求,总是语气急促,不耐烦,要么拎着就走,不听就打骂。这种粗暴的行为方式会被孩子模仿,并当成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5、家长无意中的暗示。比如一个妈妈很自豪地说“我家孩子不打人”,结果宝贝听到以后立刻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孩子的试探:你说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么反应?会怎么对我?
6、有的孩子很凶,可能是因为想引起关注。因为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甚至于对孩子好的行为鼓励不够,总是关注不好的行为,也会恶化攻击行为。
对策:尚杰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般会维持几个月时间,家长首先不要太紧张。越是唠叨和提醒孩子“不要打人”,三番四次地强调它,反而会强化打人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应该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当地表达情绪。比如在宝贝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说:“你的玩具被抢了,我知道你很不高兴,你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吗?”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要带孩子去把玩具要回来,教孩子礼貌地对对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我的玩具,请还给我。”或者适时地引导孩子交换分享:“我们再找一个玩具,你们可以一个人拿一个。”或者转移注意力:“那边有什么东西,我们去看看。”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会干坏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一味批评指责反而不利于改正,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原则,又要态度柔和。比如,1岁多的孩子打了人,要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妈妈不喜欢,而且你打别人,别人会痛。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很严肃,但声音不用提得很高,像平常一样就好。为了让孩子明白“痛的感觉”,还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让他体会“痛”是什么感觉。对于两岁多的孩子,父母的态度要更加坚定,孩子打人要及时制止他,同时警告他再有同样的行为就要有惩罚,比如再打人就不能在游乐场玩了。如果孩子再打人,就要马上把他带离游乐场作为惩罚。如果只是随口说说,不坚决执行,孩子不引以为戒,今后就会继续这种行为。
非正常情况———讨厌的3岁
家长态度:对孩子的暴力倾向要严肃认真地处理
原因: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道理了,若这个时候还是动不动就打人,说明坏习惯已经形成,必须要果断地纠正它。
对策:
1、严厉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是不对的。妈妈爱你,你是一个好孩子,但这种行为不好,妈妈希望你做得更好。”家长要强调这种“行为”不能接受,不要因此而上升到对人的不喜欢,不要说“妈妈不喜欢你”、“妈妈不要你了”,这可能会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2、要有惩罚,并且惩罚一定要即刻执行。
①打: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认为,打是可行的,但要借助用具,比如尺子或杖打,而不是直接用手打。这个尺相当于“法”、“理”,避免孩子认为父母不爱他。同时用尺子打孩子时,家长不应该怒气冲冲,要心平气和,告诉他是因为某个行为而受到惩罚。
②隔离:平时让孩子明白犯错是要被隔离的,在犯错误之前告诉他隔离会是怎样的。每次隔离的时间和年龄相同,3岁的孩子每次就隔离3分钟,家长要提前讲解,还要有计时器,孩子能听到滴答声,时间到了才能动。但要是耍赖不愿隔离,每耍赖一次加一分钟,加到十分钟不能再加了,可以追罚,比如“这一周都不能吃糖”。让孩子明白行为的结果。家长要“言出必行”,从说“现在去隔离”到正式隔离之间不能超过10秒钟,不要让孩子认为有回旋余地。拖得时间长了,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惩罚的地方最好是一个空地,如果孩子隔离还有东西玩,说明隔离失败,要是没有东西玩,但孩子自个在一边笑,家长不要理他更不要看他,因为会流露出不忍心,也会降低隔离的效果。
3、对孩子要多鼓励,可以采取表现好“打勾”、“打五星”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约定积满多少个勾或五星,再奖励糖果、玩具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就这样做,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Tips:
对家长的四个忠告
1、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也不要期望过高,希望孩子一下子全改好,要逐个问题地改正。
2、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在生气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个孩子,他是个好孩子,孩子没有错,是家庭教育的错”。
3、要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
4、不要一味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