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多家机构对2万名学生进行了有关成长方面的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交往能力亟待提高,而且年龄越大越不会交往。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王虹翔教授指出,和朋友、家长沟通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较大困难。
问题1有时也想“教训”父母
在调查中,认为“父母疼爱自己”和“想狠狠教训一下父母”的小学生比例都达到9成,这是一组矛盾的数字吗?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孩子都能清楚地意识到父母是爱自己的,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会和家长产生一些误会,如果没有及时化解这些误会,孩子们就会形成一种怨恨。虽然孩子坚信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会改变,但由于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还是希望“教训”父母一下,达到心理上的某种宣泄。
王教授表示,孩子是爱父母的,也知道父母关心自己,但爸爸生气就会打孩子,妈妈则经常唠叨个没完,时间长了,孩子对父母也会产生不满。他们想“教训”父母的方式,多是让老师批评父母,或者让家长丢些不太贵的东西。虽然这只是孩子的一种宣泄手段,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报复心理,以后对朋友、同事也会这样,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
问题2 年龄越大越不会交往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不会交往的孩子,在小学1-3年级占10%-30%,4-6年级占50%-80%,有一半孩子认为自己有沟通障碍。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不会交往了呢?据了解,“年龄大、顾虑多”是主要原因。很多孩子反映,自己说出的一些话其实并无恶意,但对方会感到不高兴,甚至发生争执,因此他们就不愿意和对方接触、沟通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变得不爱交往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接触就没有麻烦”等想法对孩子影响很大。
现在很多孩子认为自己懂的道理很多,也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同时,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亏,告诉孩子凡事要“留一手”,时间长了,孩子更不愿与人交流。对此,校方和家长都应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告诉孩子与他人沟通的快乐,必要时要以身作则,消除孩子的心理芥蒂。
问题3九成孩子为自己而活
调查显示,小学和中学中分别有98%和90%的孩子认为是“为自己而活”。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愈发强烈,不仅事必躬亲,还总觉得为孩子考虑的不够周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认为自己也应该为这个家庭和周围的人付出。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为他人考虑,只为自己着想。至于有些行为、话语会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不在孩子的考虑范围内,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意识。
王虹翔告诉记者,调查中大多孩子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核心,对于这种现象,家长应该让孩子干些活儿,来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交手机费还由父母代劳,这对他的日后成长很不利。”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