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3岁的宝宝玩耍时,摔了跟头,客人要去扶,妈妈却阻止并鼓励宝宝自己爬起来;去商场购物时,妈妈或者一手拉着宝宝,或者独自在前面大步走,宝宝在一侧紧追,不管宝宝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
在我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妈妈对宝宝的爱不可谓不深,关怀不可谓不细致。可是过度的关爱和保护,却养成了宝宝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的通病。宝宝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究其原因,固然有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种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态度。
教育中该“狠心”时就狠心
随着现代社会中竞争越来越激烈、独立承担工作责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才流动更加频繁等变化,传统上只要学业优秀,忽略团队合作精神、诚信品质的选才标准,一去不复返了。人们更关注个体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幼儿阶段,从一开始就关注宝宝的个人品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做法。
宝宝的成长,“顺风顺水”并非一定是好事。成长的过程,只是整个人生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顺利并不代表整个人生的成功;更何况成长过程属于人生的准备阶段,它的存在意义不在于本身如何,而是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度保护宝宝的方式是需要丢弃的,因为终究有那么一天,宝宝要由他人保护变为自我保护。美国妈妈的“狠心”值得我们借鉴,童年期的“狠心”恰好是为了让宝宝今后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掌握好“狠心”的度和方法
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狠心”并非意味着“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并非意味着对宝宝不闻不问。在现今情况下,只是要摈弃过度的保护和关爱。
“狠心”放手
陆陆快3岁了,妈妈决定教他刷牙,刷牙毕竟比漱口更卫生。挤点牙膏、顺着牙缝上下刷而不要横着刷,不要把水吞下肚子……聪明的陆陆学了两天就完全掌握了刷牙的要领。这几天他刷牙的热情高涨,早晚各一次,本来有点不放心的妈妈舒了一口气。
奶奶对不到3岁的孙子自己刷牙总是担心,陆陆会不会把牙膏和水吞到肚子里去呀?只要听到有动静,立刻去监督陆陆。不到一周,陆陆感觉不到独自操作的成就感,在一片叮咛声中罢工了。
专家分析:宝宝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不是在你的言语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在独立决定、独立操作、享受成就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就像陆陆,已经掌握了刷牙的要领,而且儿童牙膏本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奶奶不必一次又一次去干涉。过多的干涉只能让人感觉到不信任和挫折感。
林林家隔壁是个美国家庭,两家的宝宝差不多大,所以总在一起玩。宝宝么,在一起总是一会哭一会笑的,这不林林仗着自己比人家大那么几个月,又一 言不和动手打人了。林林爸爸看见了,忙不迭去劝架,人家美国爸爸却无动于衷,还一个劲劝林林爸“It’sok. It’s their business. Don’t worry。”
被打了都不说,时间一长,林林爸爸也习惯了,宝宝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好了。嘿,结果是,现在林林面对欺负他的大宝宝,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从不依靠“告状”或“打小报告”解决问题。
贴心提醒: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只要宝宝没有碰到危险,你完全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解决问题。不过请在他身边,随时准备给他一个微笑或拥抱。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