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育儿书籍,太多的专家,太多的朋友圈文章,在这个社交媒体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拼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出色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们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焦虑,以后如何带孩子,如何教育他,如何让他成人成才。于是我们求知若渴的像海绵一样用力吸收着五花八门的育儿知识,专家意见以及父母之间交流的间接经验,然后迫不及待的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但,我不相信你没有困惑过:为什么这些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奏效!为什么别人的宝宝可以养得那么好?!
其实,育儿一直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几个例子请父母们自检 ,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1、知道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但你却在陪而不伴
孩子越小,对父母越依赖。父母的陪伴直接影响到宝宝人格的完善、习惯的养成和情商智商的发育,更何况,我们与孩子能够亲密相处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但我们发现,很多父母虽然意识到陪伴的重要,也的确花时间陪在了宝宝身边,但却是人在心不在。
在家的时候给宝宝一堆玩具或者一台IPAD,自己在旁边聊微信玩游戏。最有气氛的亲子早教课,有些父母也会心不在焉的在教室里刷着朋友圈对着手机自嗨。试问,宝宝需要你这样的陪伴吗?你的敷衍,难道以为宝宝感受不到吗?
你有没有想过,当孩子有时候做出一些意外的举动或是出格的行为,感觉是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其实是想引起你的关注,而你却以为孩子在调皮捣蛋而大声责骂他。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抱怨为什么宝宝把你话当耳边风,开始越来越不尊重你的时候,是因为他认为你并不重视他。感受不到爱的孩子,同样学不会爱别人。
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专注的陪伴!请你留出完整的亲子时间,散步、游戏、讲故事、上早教,无论哪种形式,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都能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对你更加信赖。建立长久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做好父母的基石。
2、知道攀比心害死人 ,你却还是Hold不住Peer pressure(同龄压力)
你知道孩子之间有个体差异,不该拿孩子去做比较!你知道学龄前的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在游戏中成长,在玩耍中学习!但是,朋友家的同龄宝宝已经开始学钢琴,上各种脑力开发的课程,会说简单的英语,你忍不住牺牲本已经少得可怜的个人时间,带孩子到处去试课去报班,在宝宝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的时候强迫他继续坚持……你懊恼自己的孩子明明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引导方法错了?
够了,先放下你的方法,你首先需要做的事是从内心真正接纳你的孩子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的体质,他的个性,他的好恶,都是有着天然的DNA。用心去了解你的孩子,尊重他的个体差异,明白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才能判断适用于自己孩子的养分!
3、知道应该让孩子慢慢来,但你流露出的情绪却表里不一
尽管每个孩子“花期”不同,但你知道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要遵循的自然规律。
就拿绘画来说,1岁半以后的宝宝手开始能够做以肘为轴心的左右往返运动,他们绘画的印迹也多以往返的涂鸦为主;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眼手谐调功能的发展,开始能够画出单独的线条和封闭的圆圈;到了三岁,圆圈上画上点和横线,头部人像的轮廓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
我们发现一些父母在宝宝上了艺术课的时候常常鼓励宝宝去探索,却在宝宝创作的过程中,打断他的思路并且指指点点;在宝宝得意的展示他的作品时,却因为自己内心有个声音在说“这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而不自觉地流露出失望的表情,更忘了给宝宝赞美和鼓励 !
要知道宝宝对父母的表情是异常敏感的,当你从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没有从内心真正接纳孩子每个阶段应该呈现的特点,那么孩子变得不自信或是对某项事物突然不再感兴趣,请你回头看看是不是你嘴上说没关系,但脸上表现出的却是质疑和不开心,给了孩子很多无形的压力。
4、知道不应该给孩子强加自己的意志, 你却还是学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脸上的表情紧张不安,明明在说他不喜欢呆在某个你看起来很炫酷很适合他运动的场所;
孩子说,他不喜欢穿你认为很优雅很有气质的黑色连衣裙;
不喜欢又怎么样,孩子这么小,哪里懂什么是对他好,我的孩子我做主!
正如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言: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婴儿的背后总是站着母亲。孩子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透过孩子的表现,我们总能看到其来自父母或家庭的影响。
你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愿意和自己交流。如果你不懂得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又怎么能培养出一个有主见、会倾听并尊重别人的人呢?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