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光洪庙乡石门口南的石棚洼里有块巨石,石面比较平整,在石面中央有一个二尺长左右、宽约八寸、深约一寸的大凹坑,形似脚印,脚印的五个脚趾头清晰可辨。这个大脚印被当地百姓叫做"仙人脚",相传是老子李耳当年东来游说时留下的。
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有个著名的学者李耳,字伯阳,后人称"老子",曾任过周王朝图籍掌管,苦心钻研"道"学,认为万物生于道,著有《道经》、《德经》,全称是《道德经》。相传孔子到楚国游说曾上门向老子讨教过。周王朝衰败以后,老子四处游说,传播他的《道德经》。开始时是带一书童,肩挑竹篓,日行不过五十里,每到一处借学堂讲道说德,十分辛苦。后来在楚淮地得一青年,不光书篓可放在牛背上,老子也骑于牛背。这样一来日行百里。
一日,老子过了淮河,骑青牛南来,走到浮山脚下。青牛见浮山上青草嫩绿,引起食欲,它趁老子下牛背问路之机,放快四蹄奔上山腰。老子一见,不得了,整个一座青山在摇晃,沿山还有水花四起。老子连忙喊住青牛,说:"此山不实,是浮于水面,小心!"青牛这时才感觉到山体微动,仿佛立于大船上。青牛不敢贪吃,轻轻下山,就在在下山将要上路之时,青牛觉得后蹄猛往下陷,山石被踩陷一块,留下一个深深的牛脚印。
老子要往精城(今明光石坝)走,青牛识途,一路向西南而来。那时候无道可通,去精城须绕过老河。青牛开始时稳稳驮着老子南行,可刚到岗集(今明光洪庙乡)青牛加快了步子猛向西拐。老子一看方向不对,拼命叫青牛停住。越是叫停住它越是跑得快。在上山坡时,一不小心,将老子从牛背上摔了下来,青牛看也不看仍然向山上跑去。老子气得要命不知青牛今天发什么疯劲。老子顾不得屁股痛从地上爬起来去追青牛。老子的鞋也跑掉了,山坡上碎石和枯蒿杆子又戳脚,老子只好找一块石头坐下,自言自语道:"这牛今是怎么啦,你不愿跟我受罪,可别把书驮走呀!"
老子哪里知道,这青牛曾是此山炼丹房的一名道童,因偷吃了太白金星炼制七七四十九天的"银丹"和炼制的九九八十一天的"金丹",用石子装进了丹葫芦充数,使太白金星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遭到众仙的嘲笑。太白金星返回炼丹房后,将偷吃仙丹的道童变成一条青牛。多少年过去了,青年驮老子又过此地,不禁触景生情。老子哪知道这些呢?以为青牛终日跟他东奔西颠,吃不了苦离他而去了。老子可惜的是他那花了半辈子心血的两篓书。
青牛一路奔跑到石门口的寺庙和山腰的丹房,看见寺庙只剩残砖碎瓦,丹房也成了一堆瓦砾,师傅升天了,师兄弟们也各奔东西了,青牛泪如泉涌,"哞哞"叫了几声后,又顺原路慢慢走回来。
老子远远看见青牛回来,走近一看,只见青牛泪流满面,也不知这牛究竟怎么了。他忙去翻书,这一翻发现少了一本《道经》,老子又气又急,猛一跺脚,平整的一块石面上竟被跺出了一个大脚印。老子生气地把书篓搬下牛背,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从今往后别再跟我了。"青牛只是"哞哞"叫着泪还在流着,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老子老书篓放在石头上,沿青牛跑过的路去找颠掉的《道经》。也算巧,没走多远就找到了。老子回来后,将两篓书重新扎好用力放在自己的肩上,也不理青牛,顺来路返回。可怜青牛心里有数说不出来,只是默默地跟着老子,还不时地用尾巴轻轻拍打着老子。老子停下不走了,青牛也停下。老子想,这青牛跟了我一年多,像今天这样的举动还是头一次,可能有什么蹊跷事。看现在一切好像都过去了。老子叹了一口气说:"青牛,你不愿离我而去,是吧?"青牛点点头。"那你以后可别再犯牛劲,把我给摔下来。"青牛又点点头。"那好吧,咱们还是好朋友。"青牛"哞哞"叫了两声,趴在上让老子把书篓放在背上,老子坐在牛背上说:"我的鞋也不知掉哪了,只有骑你背了。"青牛抖抖耳朵,稳稳地沿原路走了。
多少年过去了,老子留下的那个大脚印,随石头长,它也长,现在已有近二尺长了。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