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一本能治病的奇书,真的治好了很多人的病,谁呢?曾国藩。这部书不但治好了曾国藩的病,还改变了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脾性,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人民日报记者张永恒曾说过一句话:自古以来有大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是由儒入道,笔者深以为然。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年少得志,40来岁就做到五个部的副部长(侍郎)。后来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平定长毛之乱,兴办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的中兴之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是毛泽东、蒋介石非常推崇的人物。毛泽东16岁就通读《曾文正公全集》,当年他读过的这部书,至今还保留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1917年他再次通读以后,对中国历史人物作了一番研究,得出结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是案头常置,时时翻阅,反复品悟,毕生研读。他还准备了很多套《曾文正公全集》,不时拿来奖赏送人。他认为这部书“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2009年,蒋氏后裔蒋孝严先生抵湖南,专程前往湖南双峰县,晋谒曾国藩故居。
因为少年得志,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愤怒青年,单线思维、唯我独革、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刚开始带兵办团练(其实民兵,是杂牌)时,完全看不惯湖南官场的老旧腐败作风,与长沙官场格格不入,与绿营军(当时的国防军)矛盾重重,差点与绿营火并。
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他得病了。那是咸丰七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围剿太平天国的部队,但面临的是“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军事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局面,又有朝中的对手暗放冷箭诬陷,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其父在家乡去世。在回家奔丧的途中,望着枯浅的河水,想起自己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乎陷于通国不容的境地。这几年,除了痛苦,得到了什么呢?论官职依旧只是个侍郎,那些相处较好的同僚们各有升迁,一些才质庸劣心地又坏的小人,也一个个加官进爵,手握重权,天下的事真是太不公平了。想想自己,他不禁心灰意冷。
居丧家中,咸丰皇帝又开了他兵部侍郎的缺,命他在籍守制。次年盛夏,湘勇捷报频传,胜利已现曙光,而他却像一个弃妇被朝廷冷落,想向皇上请缨,又怕上头怪罪其出尔反尔,思前想后,左右为难,于是他脾气越来越坏,病情愈来愈严重,心情愈来愈烦躁,尽做噩梦……
他在二弟曾国潢的陪同下,来到了蒋市街碧云观去拜访丑道长。丑道长告诉曾国藩其病状不轻,之后点出病因是怔忡之症,乃长期心中大郁结不解,积压日久而成。最后开出了一个独特的心理疏导药方,曰“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并开了一纸方药治其心病。
道长写了一个什么东西能治心病呢?《道德经》。曾国藩想,这《道德经》我都看过,都会背,既然人家给治病,就得好好去看,于是关起门来一遍一遍读《道德经》。果然,在这样的状况下重读《道德经》,他觉得字字在心,句句入理,开悟了。《道德经》怎么给他带来了这样的震撼呢?应该有很多很多,但其中讲水的七善,让曾国藩感悟颇多。
老子说的水的七善,第一,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位,这是做人的风范。第二,心善渊,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样深沉渊默有深度。第三,与善仁,待人像水一样友爱仁善。第四,言善信,说话、给出诺言要像潮水那样准时而有信。第五,政善治,从政要像水一样保持平衡,治理管理要保持一碗水端平。第六,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第七,动善时,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
这七个善给曾国藩带来了非常大的领悟。老子说“善战者不怒”,善于打仗的人不会发怒,“善胜敌者不与”,能够胜敌的人不会放弃,“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善用人的领导是谦下不争的。
此后,曾国藩一改过去锋芒毕露、舍我为谁的硬朗作风,精神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自己说“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退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意思是当我知道天地之长,时间岁月之长,而我所经历的只是很段的一瞬,当忧患不幸灾难到来的时候,应该是容忍、隐忍,慢慢的等待这一切安定下来。
他还说“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意思是当知道大地有那么大,而你所居住的仅仅是这么小的地方,你也只需要这么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你在遇到荣辱之争、利益之争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这个时候退让可能会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他甚至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必要时“啖之以厚利”。
当曾国藩经历过失败之后,展现给世人的已经不是当年桀骜不驯的“曾剃头”了。他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更好的发挥才干,甚至愿意让出自己的位置,为了联络旷世奇才左宗棠,他甚至愿意把自己比作雌,而把左宗棠比作雄。
由儒入道,晚年曾国藩成了老庄信徒,打败洪秀全之后,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经营的军队,老子说的“上善若水”就是这种心态。不但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明清的中兴名臣,同时也很好的护佑和影响了家族后代。曾氏满门,平安度过了看似表面风光内里杀机四伏的政治险滩。“盛不过三代”,是官宦显贵之家难以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长盛不衰,其后代儿子曾纪泽,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清代著名数学家。孙辈、四代、五代,大多在学术、科技、文化领域,成就卓然。侄玄孙女曾宪植是叶剑英夫人,早年投身革命,曾家第一个参加共产党,解放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家后裔,还有著名化学家、原高教部副部长曾昭伦,中国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