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辨善恶——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明辨善恶——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作者:行策 更新日期:2014-12-07

  衡量物体的长短,先要有把尺;称量物品的重量,先要有杆秤。

  想知道什么是该取、该学的,什么是该舍、该戒的,心中就需要有一面明亮的镜子;想让自己不随波逐流,就需要具备明辨善恶的能力。

  孔子师徒当年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绝粮七日,粒米未进。这一天,子贡费尽周折,终于搞了一石米回来,颜回立刻在屋檐下起火烧饭。一粒煤灰掉进了饭中,颜回就将它捡出来放进口中吃了,刚好被站在院中的子贡看个正着,子贡非常不高兴,误以为他在偷饭吃,于是进屋问孔子:

  “老师啊,仁义廉洁的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会不会改变气节呢?”

  孔子说:“气节改变了,还怎么能称得上是仁义的人呢?”

  子贡又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也不会改变气节吗?”

  孔子说:“是的!”

  子贡就把刚才看见的事情汇报给了孔子。

  孔子说:“我相信颜回秉持仁义之道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虽然这是你亲眼所见,也不必为此就怀疑他,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你先别说话,我来问一下他就知道了。”

  于是孔子就召颜回进来,说:“今天我梦见了已故的国君,莫不是有人在冥冥之中一直护佑着我们呢?你烧好饭,盛饭过来,我要进献祭祀!”

  颜回说:“刚才有一粒煤灰落入了饭中,不捡出来饭就不干净了,丢掉又太可惜了,颜回就把它给吃了,所以不能用这饭祭祀先王了。”

  孔子说:“既然这样,那就不祭祀了!”

  颜回出去之后,孔子对周围的弟子说:“我并不是等到今天才相信颜回的啊!”弟子们由此而对颜回的仁义和孔子的辨别能力由衷地敬服。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这话并不一定就正确。就连孔子的高徒子贡的亲眼所见也有出差错的时候,我们的亲眼所见更是这样的了!

  倘若没有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错怪了好人或误人了歧途,可能还在自鸣得意呢!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每天都有揭发检举你的密信传过来;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齐国的东方安定富足。看来这都是因为你不巴结我左右的内臣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体禄。

  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地,每天都有赞誉你的美言传回来;但是,我派人去阿地视察,只见田地荒芜,百姓穷困潦倒。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助;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看来这都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左右的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的缘故!”当天,齐威王烹死了阿地大夫以及替他说好话的大臣。

  于是群臣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在众口一词地毁谤或赞誉面前,我们必须详审细察。孔子曾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盛行包装的时代,不把眼睛擦亮一点,那怎么行呢!

  东汉陈留人蔡邕曾拜在太傅胡广门下学习,喜好辞赋文章、数术、天文等,还弹得一手好琴。他在陈留时,邻居时常以美宴来召请他,每次都是尽欢而散。

  一次,这位邻居家有位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来到门口静静细听,忽然自言自语地说:“奇怪呵!用音乐来邀请我,却又存杀心,这是为什么?”于是没进屋便回去了。主人听到这消息,马上追去询问原因。蔡邕告诉他实情后,两人都很奇怪。后来弹琴的客人解释说:“我刚才拨弦时,看见窗外树上有只蝗螂正向着一只蝉爬过去,那只蝉想逃还没逃的时候,蝗螂有些犹豫,进一步,又退一步,我很着急,唯恐蝗螂捉不到蝉。难道就是这杀心反映在弦上了吗?”蔡邕听了莞然而笑,说:“这就是了!”

  平时多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虚伪狡诈的人再怎么狡猾,都难以完全掩饰住内心深处的不轨心态,这种心态总是可以从种种音声、神色等中流露出来。

  我们需要经常反省自己,自身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与正直的人相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不与歹人同流合污、为虎作怅;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心态和行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令我们的观察、取舍能力越来越敏锐,正直的人品也会越来越完善。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