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抛掉雨伞,承接甘露(仰慕善行)

抛掉雨伞,承接甘露(仰慕善行)

更新日期:2014-09-14

  对善恶标准的认识与遵行也是需要一个不断学习、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善法的禾苗和弃恶从善的潜能,只不过这禾苗所赖以生存的土壤由于缺少仁慈之水浇灌而变得干涸,致使禾苗干枯委靡,暂时失去了活力。然而,当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贤善之人出现后,通过他慈悲甘露的滋润,周围那些久旱的禾苗便会立刻绽放出盎然的生机。这就是善行的示范效应。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为魏襄王。孟子前去拜见他。拜见之后,孟子对魏襄王评价说:“襄王的风范看上去就不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也没办法生起敬畏的感觉。他猛然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回答:‘不滥杀人的人能统一。’‘谁愿意让他统一呢?’我回答说:‘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大王您知道禾苗吧,七、八月间遇上大旱,禾苗都干枯委靡。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禾苗就生机勃勃,一片葱郁。这样的势头,有谁能阻挡啊!’”

  圣明君主的仁政就如久旱后的甘露,百姓就是那禾苗,有了仁慈的甘露妙雨,必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同样,一位圣贤也能以他洞察的智慧和卓越的人格,如甘露般滋润每一位愿意亲近他的人。

  可是,一个人如果自我封闭,不求上进,或是拥有了一些名气与地位,忘乎所以,目中无人,那么,即使外面阳光灿烂,或是滂沱大雨,也难以照耀、滋润到他的心田。

  汉文帝在位期间,自身谦恭自守,那些将相大臣,大多数是老功臣,文采不多,却很质朴。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前车之鉴,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互相检举、互相攻击的风俗。官吏尽忠职守,百姓安居乐业,府库储蓄每年都丰盈,人口繁衍。法律宽松,刑罚大量减少,甚至一年之内全国只审判了四百起案件,出现了停止动用刑罚的景象。民风归于笃实厚道。

  可见,古人笃实厚道的民风并不是生而有之,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遇到仁王当政,就会使君臣、百姓上行下效,同心同德,和谐安乐。所以,改变社会需要从改变人心做起。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经常会对现状不满,总是指责和抱怨别人,就是不反省自己,相互攻评以致怨声载道。其实不是我们的身边缺少圣贤,也不是没有言行规范,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出了一点点小问题。不过不用怕,只要将个人的思维方式稍稍作个方向上的调整就行了——过失,观察自己的;功德,观察别人的。警策自己,宽恕别人。不然的话,就算是孔子、老子等大圣人亲自呼风唤雨来浇灌他这株禾苗,禾苗上也难以淋上一滴水。为什么呢?因为他给自己打了一把大大的“保护伞”!

  一个具有完美人格修养的人,他的行为不假造作,天性流露,纯洁无瑕,所流露出来的无不是对苍生的种种仁慈饶益和大悲滋润的甘露——不求索取,但顾奉献!如果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格,那就抛开您的“雨伞”,尽情地承接甘露妙雨吧!只要仰慕善行的心是发自内心,无伪自然而起,那么,干枯委靡的心苗,必定会生机勃勃,势不可挡。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