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法则。
生活中少不了赞美。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优点,由衷地产生欢喜,并及时诚心诚意地适当赞叹,能给别人带来身心的愉悦与向上的动力。善于用心的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妙慧甘露,去滋润无数干枯萎靡的心苗。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行善的人得到肯定,善心得以增强;另一方面,也使更多的看到、听到的人都能够加人到行善的行列中来。
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自幼相识,鲍叔牙知道管仲有才能。
管仲家里穷,常常欺瞒鲍叔牙,鲍叔牙始终待管仲很好,并没有因此而不满。后来,鲍叔牙投靠了齐公子小白,管仲投靠了公子纠。等到小白成了国君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成了阶下囚。鲍叔牙便推荐管仲给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让他当了宰相。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一举成为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深深地感激鲍叔牙说:“我家里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同做买卖,在分钱时常常多分给自己,鲍叔牙不说我贪,知道我家穷;我曾与鲍叔牙谋划着发财却更加贫穷,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天时有利与不利之分;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人炒鱿鱼,鲍叔牙不认为我不好,知道我生不逢时;我曾在三次战斗中,三次开小差,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怯懦,知道我顾念老母亲;公子纠夺位失败后,召忽战死了,我却甘受幽囚的侮辱而苟且偷生,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之心,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不能建功立业名扬天下为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唯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天下的人并没有因管仲有才能而更多地赞美他,却因鲍叔牙能够知人而大加颂扬。细心留意别人的长处,尽心发掘别人的优点,真心赞美别人的善行。这样,对他,发现人才、激活善心;对己,获得广大的名利。一举数得,岂不美哉!
王骀是鲁国人,曾经受过刖刑而被砍掉了一只脚,可是随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就问老师:“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教人,坐着不能议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满载而归。难道他真有无需言表的教导吗?身残形缺之人,内心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王先生是位圣人啊!我的学识和品行远不如他,只是还没有前去向他请教罢了。我要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要引领天下的人跟他学习!”
常季说:“他是一个因犯罪而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学识和品行竟超然过了先生您,平常人跟他相比差距就更远了。若是这样,那他运用心智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孔子说:“人生变化中的大事莫过于生死,可生死都不能使他有所改变;即使天翻地覆,也不会使他有所丧失。使内心无有瑕垢而不随外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于自己的宗旨恪守不渝。如此,耳不著声、眼不贪色,驾驭心智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人们只看到了他没有太大变化的形体,却看不到他因失去而引起的心智的升华,因而看到他丧失了一只脚就像是失落了一块土一样。”
常季说:“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如果他证得了忘知忘觉,无思无虑的真常之心,那他的弟子们为什么还聚集在他的身边呢?”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不能鉴于流水,而应鉴于止水。只有静止之物方能照人,方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虽然一切树木都受命于地,但唯有松柏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虽然民众都受命于天,但唯有虞舜道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人们将紧紧地跟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聚合众多弟子当成一回事呢!”
欣赏与赞美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孔子并没有因为赞叹一位曾经是罪犯的人,而使自己的身份有所降低,反而更加体现出一位圣人宽广的心胸、谦卑的品行和深邃的智慧。我们怀着一颗坦荡正直、公平无私的心,一边品味着别人心灵的美感,一边津津乐道他的长处,哪怕他是自己的怨敌,这不但不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份,反而还会提高自己的福德、地位和美名。这难道不奇妙吗?因此,这就需要学会观察他人的长处。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世界上并没有坏人,只有做错了事情的好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从自心上下工夫观察、发掘、激发、随喜、随学,工夫用到了极致,谁都会成为王骀和孔子、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的圣贤!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