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居武城,(1)有越寇。(2)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3)毁伤其薪木。”寇退,(4)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5)“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6)寇退则反,殆于不可。”(7)沈犹行曰:(8)“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9)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注释】
(1)残城:鲁国的城邑名,在令山东费城西南。孔子的弟子子游曾当过该邑的长官,见《论语·雍也》篇。
(2)越寇:越灭吴以后,其疆土与鲁相邻接,故能直接入侵鲁国。
(3)寓:赵注云:“寄也。曾子欲去,戒其守人曰:‘无寄人于我室,恐其仿我薪草树木也。’”
(4)寇退:下文复云“寇退”,言辞重复,孔广森《经学危言》云:“按两‘寇退’文复,以前十一字皆曾子属武城人语,言无毁伤我薪木,假令寇退则急修我墙屋,我犹反耳。此‘曰’字义如‘曰为改岁’之‘日’,语辞也。”可备一说。译文从通常的说法。
(5)左右:指曾子的弟子。
(6)民望:朱熹《集注》云:“言使民望而效之。”
(7)殆于:恐怕。
(8)沈犹行:名行,赵注云:“曾子弟子也。”
(9)有负刍之祸,赵注云:曾子居住在沈犹氏家中时,“有作乱者曰负刍,来攻沈犹氏。”
【译文】
曾子居住在武城,有越人入侵。有人说:“敌寇来了,何不离开这儿呢?”曾子说,“只是不要让他人住在我的屋子里,毁坏那些树木。”敌寇退去,曾子便说:“整修我的院墙和屋子,我就要回去了。”敌寇一退走,曾子就回去了。他身边的门徒们说:“他们对待先生是那样忠诚、恭敬,敌寇来了却为民众做了个带头离去的榜样,敌寇退走了就回去,恐怕不可以吧。”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所知道的。过去先生住在我那儿,有个叫负刍的作乱,跟随先生的七十个人没有一个介入这件事。”
子思居住在卫国,有齐人入侵。有人说:“敌寇来了,何不离开这儿呢?”子思说:“连我都离开了,国君和谁一起防守叱呢?”
孟子说:“曾子、子思是一个道理。曾子是老师,是武城人的父亲、兄长;子思是卫国的臣属,身份低微。曾子、子思互换了位置都会这样做。”
【段意】
此章仍是讲先贤虽然行为不同,但所遵循的准则是一致的。曾子在武城的地位是宾客,而子思在卫国任职,所以,遇到入侵者时,曾子可以离去而子思必须留下尽职。有人指出:“其事不同者,所处之地不同也。君子之心不系于利害,惟其是而已,故易地则皆能为之。”(朱熹《集注》引尹氏语)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