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是生命。具备了知惭有愧的心之后,就要立足当下,利用一切时间、方法,使自己的行为尽快远离放逸。
青少年时期本是求学的大好时期,也是培养道德品质,确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好时期,可现在的有些孩子废寝忘食地沉溺在网络游戏中或如痴如醉地追逐“偶像”;成年步人社会后,面对竞争与生活的压力,外界又充满了太多的诱惑,一直都被各种烦恼所缠绕;老年后,发白皮皱,口拙齿脱,健忘智昏,身心衰竭,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步步逼近……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生的大好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直到最后,在记忆中也没有多少东西是值得欣慰的。这些都是因为放逸身心造成的,真是“莫等闲,自了少年头,空悲切”啊!
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儿子伯鲁,是正妻生的长子,也是太子;无恤是翟族婢女生的小儿子。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一晃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太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训诫。再问他的竹简,说是已经丢了。又问小儿子无恤,他竟然很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训诫背诵出来。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废掉太子伯鲁,立无恤为太子。他就是后来赵国的君主,三家分晋的重要人物—著名的赵襄子,赵国因他而跻身战国七雄。
人的地位、荣誉与成功等等并不取决于出身的贵贱,而是依靠自己的仁德、学识、才干、品质等。只要不放逸,这一切都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宋朝金溪县方仲永,世代务农。方仲永五岁时还不认得笔墨纸砚,一天忽然哭着闹着索要笔墨纸砚。父亲很奇怪,就向邻居借来给他。仲永马上写下了四句诗,并于落款处签上自己的名字。那诗表达了孝养父母、团结宗族等含义。从此以后,旁人只要指定某一题目让他作诗,他就能挥笔立就,文辞之优美、意境之深邃都已达到了一定程度。乡里人对他非常器重,并渐渐对他的父亲也礼遇有加,还有的施舍钱财给他。仲永父亲觉得这件事有利可图,就不让他进学校学习,每天带着他四处乞讨、献艺度日。光阴似箭,到仲永十二三岁时,作诗的水准远远不能和他五岁时相比了。又过了七年,他已经天才泯灭,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了。
关于这件事,王安石认为:有些人聪明颖悟,具有天赋,因此比起仅仅依靠后天发奋勤学而成就的人要优越得多;但是天才如果没有得到精心培育,任他自由发展,也会沦落为普通人。何况大部分人天分并不高,如果再不加以教育培养,恐怕会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吧!
我们大多数人一年到头,除了忙于工作之外,就是忙着吃喝玩乐。不知道您是不是给时间算过账呢?请您听一下老子的学生杨朱所说的这段话,或许您会有所感触。
杨朱说:“能活到一百岁的,一千个人中难有一个。假设我们能够活到一百岁,扣除掉孩童和衰老糊涂的时间,再去掉睡眠、休息的时间和疾病、痛苦、失意、忧愁的时间,所剩下的就没有多少了。那么人生在世又为了什么呢?为了味美丰富的食物?悦耳的音乐?悦目的女色?可是这些东西不但不能经常令我们得到满足,而且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往往会让我们丧失掉更多的快乐,并且会使我们的身心得不到自在。那么这与关押罪恶深重囚犯的一层又一层的牢笼又有什么差别呢?”
尽管每个人的思想理念不一定与杨朱相同,然而我们为实现目标所剩的时间却一定不会超出杨朱所言。假如我们能活百岁,真正掌握住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仅仅不过短短的几年而已!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如果对自己的生命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的话,还有什么理由放纵自己,庸庸碌碌地沉迷于无意义琐事中,为自己打造一个黄金的“牢笼”度过一生呢?
《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因此,沉迷于物欲而自甘堕落的人难以成事;精勤善法、善于治心的人不会轻易虚度任何一寸宝贵光阴!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