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期三大剧作(中国古代戏曲)

初期三大剧作(中国古代戏曲)

更新日期:2015-03-23

  传奇的兴盛使我国古典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戏曲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有姓名和笔名的明清传奇作家共有430多人。他们创作了1800多部传奇作品,连同无名氏的作品,总数在2800部以上。

  明清传奇经历了近400年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初到明嘉靖、隆庆年间,约200年光景,传奇继承宋元和明初戏文,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体制。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在民间兴起、流布、成熟,传奇创作开始起步;第二阶段,从明万历年间到明末,约70年时间,弋阳腔逐渐发展成弋阳腔系统,改革后的昆山腔进入极盛期。昆、弋争胜局面带来传奇创作的全面繁荣,出现了汤显祖那样杰出的剧作家和《临川四梦》那样优秀的作品;第三阶段为明末清初之际,昆山腔和传奇创作进入调整、总结阶段,以李玉为首的“苏州作家群”和戏曲理论家李渔是这一阶段的健将;第四阶段,从康熙末年到乾隆末年,大约80多年时间,昆曲由盛而衰,然而却矗起“南洪北孔”两块丰碑。

  在第一阶段,传奇创作较为沉寂,但《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值得注意。

  《宝剑记》,作者李开先(公元1502—1568年),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上书抨击朝政而得罪权贵,40岁罢官回乡。家蓄声伎,以征歌度曲自娱。李开先自比元曲家马致远、张小山,与同代杂剧作家康海、王九思有交往,志趣相投。李开先极爱藏书,有“词山曲海”之称。他是“嘉靖八才子”之一,著述甚富,颇有文名。

  《宝剑记》是李开先的代表作,演林冲逼上梁山故事,取材于《水浒传》,但有所改动。在《水浒传》中,林冲与高俅之间有夺妻之恨,屡遭暗算后,手刃敌人,走投无路而投奔梁山。《宝剑记》里,林冲并无个人恩怨,只是由于奏本弹劾奸臣高俅、童贯等人,便被设计陷害。剧中的林冲,满腹忧患,一腔忠贞,“志在兴革天下利害”,决心“轰轰烈烈做一场”,但遭遇了无数坎坷与不幸。作者在林冲身上融进了自己宦途跋涉的体验:有建功立业的热血,有对权奸误国的激愤,有痛惜前程破灭的悲哀,更有掩藏不住的叛逆色彩。林冲是个集忠心与反骨于一身的新的戏剧人物形象。剧本突出了忠奸之间的斗争,这在严嵩专权的嘉靖时代显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宝剑记》的曲词典丽而不雕琢。尤其是《夜奔》一出,绘情绘事,情景交融,把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一度忧君一怆〔chuang创〕神”的矛盾心理,以及功名未就、壮志难酬的英雄襟怀,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折戏至今仍活跃在昆曲舞台上,深受观众欢迎。

  《鸣凤记》,作者不祥。演明代嘉靖年间,夏言、杨继盛夫妇及邹应龙等忠臣义士与严嵩集团生死搏斗的故事。“双忠”、“八义”经过五个回合的搏斗,终于斗倒严嵩,迎来“朝阳丹凤一齐鸣”的胜利。《鸣凤记》的题名即由此而来。剧本一开始就拉开了双方斗争的序幕:首辅夏言采纳兵部尚书曾铣意见,主张收复被胡人占领的河套一带失地。奸相严嵩勾结总兵仇鸾,为迎合皇帝苟且偷安的心理,百般阻挠。兵部车驾主事杨继盛闻悉此情,极为愤怒,上殿弹劾仇鸾。严嵩恼怒,设计杀害夏言和曾铣,将杨继盛贬为广西宜山驿丞。杨继盛被赦还京后,继续写本参奏严嵩,夫妻双双被害。接着又有董传策、吴时中、张鹤楼三人联名劾奏严嵩,均遭严刑拷打,发配充军。翰林学士郭希颜金殿直谏,也被严嵩毒害而死。新科进士邹应龙、林润仰慕夏言、杨继盛的气节风骨,挥泪凭吊英灵。严嵩大怒,将二人改调边远之地。由于严嵩作恶太多,积怨甚深,引起天怨人怒。邹、林乘新皇帝即位,继续弹劾,严嵩罢官归里,其子世藩斩首于市。

  这是一出时事剧,人物、事件均有生活依据。严嵩是明代嘉靖年间有名的奸相,阴狠歹毒,罪恶昭彰。朝中正直之士,不顾杀头、充军、贬谪的危险,前仆后继,参奏弹劾,终于将恶贯满盈的严嵩父子推倒。剧本及时地反映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歌颂了忠臣义士们刚直不阿、贤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杨继盛是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灯下写本、金殿劾奸、法场捐躯,写出了他的义烈、坚忍、无畏,相当真切动人。对严嵩父子及其党羽的揭露入木三分,神情毕现。此剧的缺点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未能很好地剪裁,不够集中紧凑。过分强调忠臣义士们的前后同一,未能展示人物的不同个性和行为动机。一再出现奏本、被害情节,未免雷同。

Copyright @2008 - 2023 www.baobao88.com

晋ICP备2022009141号-1

宝宝吧 版权所有